中國軟件外包企業最大對美業務難言樂觀(圖)
“往年這個時候,國內軟件外包公司的老板們都在和日本外包公司商討明年的訂單,但現在大部分老板還在中國蹲著。” 近日,北京市服務外包企業協會會長曲凌年告訴記者,在2008年全球軟件外包產業遭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同時,中國軟件外包產業也經歷了人民幣升值、勞動力成本上漲、并減少訂單。
日本的軟件外包訂單占中國外包訂單總量的50%以上,是中國外包企業最大的駐地。 同樣占中國軟件外包半壁江山的美國業務不容樂觀。 博彥科技董事長王斌表示:“由于美國金融業受到重創,其軟件外包業務無法獨善其身,影響程度將在今年一、二季度顯現年。” 業務需要在美國公司并購重組后完成,人員和項目都會穩定下來。 因此,第一季度對美業務可能會停滯不前。
面對外憂,我國軟件外包行業的內憂也不容忽視。 近三年來,在資本的助力下IT外包服務,我國軟件外包產業發展迅速。 2005年只有300多家,但到2008年IT外包服務,全國軟件外包企業已達2500多家。 整體規模小、實力弱、缺乏重量級外包業務承接企業成為我國軟件外包行業的最大問題。
不過,王斌認為,危機中往往隱藏著新的機遇,金融危機促使中國軟件外包重塑產業格局。 “一窩蜂”式進入軟件外包行業的小企業將被迫退出市場,而部分大中型企業將開始重新分化和聯合,行業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將增加,從而走上規模化發展之路,初步具備與印度大型軟件外包公司競爭的實力。
此外,今年下半年我國對美外包業務也可能有所增長。 由于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證8%經濟增長的國家,今年來自中國的轉移訂單可能會增加。 而擁有全球軟件外包市場40%以上份額的印度,其61%的外包產品銷往美國,30%的市場在歐洲國家。 受金融危機影響,印度IT外包業務將成為重災區,損失在所難免。
“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和市場優勢仍在,預計從今年三季度開始出現‘U型’反轉。” 王斌表示,金融危機或許是打造“中國模式”的新契機。 “‘資源來自全球,服務輸出全球’的軟件外包新模式將是中國軟件外包企業做強做大的根本出路。現在走出去建立自己的研發基地的成本比以前低很多。” 王王斌介紹,博彥科技成立于1995年,目前已在美國、日本等5個國家開設了分支機構。 2007年6月,博彥科技收購了印度軟件外包公司ESS。 2008年,博彥科技在爭奪全球大客戶葛蘭素史克時,中印兩支團隊的協作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